2022-03-07- 11:17 | 来源:新华网 编辑:刘雄斌
办张银行卡,“糟心”事不少。“开户时银行‘办一赠一’变相捆绑其他业务”“银行违规向未激活信用卡续卡客户收取年费”“银行违规使用、查询、存储和传输个人客户信息”……江苏消费网舆情监测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下半年,全省关于银行业消费的负面舆情达65680条,其中有关银行开卡服务的相关投诉较为集中。
为此,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江苏省消保委”)采用问卷调查和体验员体验式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针对银行开卡服务现状展开调查,并于近日发布《银行开卡消费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银行开卡诱导或要求用户下载客户端(App)现象普遍,近八成消费者在银行办卡过程中遭遇故意误导、捆绑搭售等问题。
根据问卷调查,消费者被问及“是否被诱导或被要求下载银行App或关注公众号”时,73.25%的消费者回答“是”,仅26.75%的消费者表示没有遇到过,诱导或强制要求消费者下载银行自身APP或关注公众号的现象普遍存在。消费者还被要求或诱导绑定第三方账户,有49.06%的消费者反映开卡时被动绑定微信,47%的消费者被动绑定支付宝,15.29%的消费者被诱导或要求绑定其他软件。
(图片来自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银行开卡消费调查报告》)
在体验调查中,16家银行中,仅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和宁波银行3家银行的办卡过程简洁、迅速,就开办银行卡本身业务进行操作,未诱导或强制要求下载手机银行App或绑定微信、支付宝账号。而浦发银行、南京银行、招商银行的网点均提前要求下载App,建设银行某支行工作人员在体验员明确表示不办理手机银行、电子银行等业务时,告知体验员必须要签约电子银行、开通短信通、下载手机App,并表示银行有任务要求。
(图片来自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银行开卡消费调查报告》)
江苏省消保委指出,银行本应尽到合理的告知义务,但是在不科学的业绩驱动和考核强压下,一些工作人员为了完成工作任务故意诱导甚至强制要求消费者下载银行App,这一行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报告还显示:近八成消费者遭遇故意误导、捆绑搭售等问题。开办借记卡体验调查中,体验员在平安银行某支行办卡时,被直接默认勾选“办理信用卡”选项,在体验员发现并明确表示拒绝后,工作人员才取消该默认勾选项。
(图片来自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银行开卡消费调查报告》)
在中国银行、浦发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南京银行、中国建设银行5家银行支行工作人员的营销推荐下,体验人员被诱导参加与银行开卡并无直接关联的优惠活动,且消费者全程被动操作。体验员在南京银行某支行被工作人员引导参加绑定微信送话费活动,另一体验员在中国银行某支行被诱导扫描工作人员二维码参加关注公众号送红包。
江苏省消保委指出,银行办卡前未明确告知,仅要求消费者扫描二维码进行操作、未经同意默认勾选办理信用卡,办卡时欺骗误导办理第三方账户、未经同意绑定第三方账号或跳转第三方活动等,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图片来自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银行开卡消费调查报告》)
此外,诸如信用卡不激活收取年费、开卡信息泄露等现象也是此次调查中投诉较多的问题。江苏省消保委认为,信用卡未经同意被激活或未激活收取年费等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严重影响了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涉嫌侵犯消费者财产安全。对于办卡信息泄露、催收营销信息多等被消费者广为诟病的问题,银行应引起重视,加强金融消费者信息保护,保障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权,而不应以格式条款的订立一方的优势,以格式条款形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其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的规定。
“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消费业态的快速升级,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金融消费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江苏省消保委建议,银行业在满足人们多样化消费需求,提升消费便利度的同时,也需切实关注涉银行业的消费需求,树立消费者至上的底线思维,在不增加个人负担基础上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便利广大消费者,并积极履行自身法定义务和职责,积极实现更大范围的公平,补齐消费短板,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